年纪大了,竟摘了老花镜!原来“凶手”是老年性白内障

“我觉得刚刚的医生说得不对,我现在明明连老花镜都不用戴了,怎么说我患了白内障呢?白内障不是应该什么都看不清吗?”70岁的张大爷从社区医院例行体检出来,跟老伴儿李阿姨犯起了嘀咕。“你是越看越清楚,真不像白内障。”李阿姨回答道,“要不改天咱们去大医院再瞧瞧吧,心里也踏实。”张大爷点了点头。

一周后,张大爷带着疑问来到了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眼科,经过详细的检查,眼科医生告诉张大爷,社区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张大爷确实得了老年人的常见眼病——老年性白内障。而且张大爷的白内障属于白内障中的核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早期的典型表现是近视力会上升。老年人戴老花镜是因为近视力降低,患了核性白内障后,近视力上升,看近的东西清楚了,老年人就感觉可以摘掉老花镜。原来,让张大爷摘掉老花镜的原因竟是核性老年性白内障。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指的是老年人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0.5。

晶状体是眼内的重要屈光组织,透明的晶状体是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并清晰成像的关键。如果把人眼比做一台照相机,那晶状体就是照相机的镜头;白内障即晶状体混浊,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模糊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白内障是全球致盲的首要病因。

老年性白内障都有哪些症状

老年性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混浊的不同表现,可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和后囊下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大部分人了解的白内障就是它。其主要表现是看远和看近的视力都逐渐下降,严重时患者会感觉时时刻刻都在“雾霾天”,一般不伴有眼痛等其他表现。

与视力逐渐下降的皮质性白内障不同,核性白内障在早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近视力提高现象。就像案例中的张大爷,看近处清楚了,可以戴度数低的老花镜甚至摘掉老花镜,但与之伴随的是远视力下降,如果久未治疗,远、近视力都会严重下降。

后囊下性白内障患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视力下降,如有被“塑料薄膜”蒙住双眼的模糊感。

手术是老年性白内障

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虽然现在有很多去除白内障的药品广告,但直至今日仍没有能使混浊的晶状体重回透明的药物。手术摘除白内障并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是目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手段。现在最为广泛运用的手术方式是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不要等白内障“熟了”再做手术

大爷、大妈们常会互相交流一些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医学知识”,由于缺乏鉴别力,使得很多缺乏科学依据的“医学知识”广为传播,像“白内障要长‘熟了’再做手术”这样的不准确信息,不少老年人都听说过。不少害怕手术的老年人以此为借口,推迟去医院诊治的时间,导致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难以治疗的白内障眼部并发症。

老年性白内障可以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四个时期。成熟期的白内障对患者视力的影响已十分严重,而过熟期白内障除了影响视力以外,还可能发生其他眼部并发症。

当前白内障的治疗原则是:早期用药控制,当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并导致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下降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

误区解读

误区1:老年人视力下降一定是白内障。

不少老年人对视力下降不够重视,认为出现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从而忽略了其他眼病的检查。其实,除白内障外,其他眼病如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也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同时,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较为危险的眼病。

误区2:人工晶体越贵越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晶体的制作工艺也日趋进步,刚开始只有单焦点人工晶体,后来出现了双焦点人工晶体,目前已有多焦点人工晶体及可以矫正散光的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一般来说,人工晶体的光学功能越多,如焦点越多,价格就会越贵。虽然价格越贵的人工晶体的光学功能更多,理论上可以满足白内障患者术后既看远又看近的视觉需求,但也有相应的局限性,这些价格昂贵的人工晶体需要较高的健康水平配套,即只有其他眼部组织如角膜、虹膜、视网膜等都没有明显病变,才能发挥功能。另外,这些人工晶体还可能带来其他麻烦,如部分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会影响对其他眼部疾病的诊治,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和眼科医生讨论选择何种人工晶体时,白内障患者应仔细听医生对自己眼睛各项检查数据的分析,综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眼睛的人工晶体,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人卫健康)

Tags: